◎歡迎參與討論,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觀點。
這一段品牌大戰的歷史正在中國上演,而整個過程被濃縮到了5~10年。最近,我為一家快速消費品生產商提供咨詢,在它所在的市場上,我看見整個過程只用了3年時間。一些主要的產品,來自連鎖超市的銷售收入從占銷售總額的20%躍升到了70%。與此同時,一個對手氣勢洶洶掩殺過來(據說是受了幾家大型連鎖超市的教唆縱容),嚴重威脅到了這家企業公司的霸主地位。
連鎖超市落井下石,要求在不降低零售價格的前提下出廠價下浮10%。往年,凈利潤大約占銷售額的10%,日子確實相當好過。一降價,好日子到頭了。為了維持現金流,廣告的VI設計與支出被削減到了原先的1/5,總部的暖氣也被關掉了,新產品也不再開發了。廣告的減少和新產品的取消又會影響來年的業績,雪上加霜。為了保護和節省現金流,減薪看來是勢在必行的下一步。
零售店的整合浪潮風起云涌,全國各地的小廠商將繼續遭受零售店的“擠殺”。而連鎖超市的迅速崛起又打壓了零售店本身的利潤空間,所以零售店就越是發狠,變本加厲,不擠出廠商的最后一分錢誓不罷休。一家超市的采購工作指南如此教導它的采購員:“切記:廠商的銷售員是你的一號死敵。”既然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,就顧不得什么臉面了,伙伴關系啦,雙贏策略啦,這些堂而皇之的漂亮話早已沒有了市場……現在的問題實質是:我贏多少,你贏多少。